1995年夏,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阜阳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本科。记得面试测视力,我全凭同学在一旁打手势通过。这是我的第一志愿,也是唯一志愿,因为家里穷,我想考本地的大学可以省一些生活费和交通费。生活给我关上了半扇窗,却给我打开了一扇门。
艺术给我带了无尽的快乐和创造力。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绘画,想着田埂之上、骄阳之下,汗滴禾下土的妈妈;想着站在三尺讲台上早出晚归、薪水微薄的爸爸,还有正在读书的弟弟和妹妹,我只顾学习。连学校的舞厅、影院几乎都没去过。我有一个愿望:学一身本领,将来自己挣钱治眼睛。
模模糊糊、磕磕碰碰的生活又继续了两年。
1997年7月,一列“健康快车”载着香港儿女满满的爱,驶进中国贫穷落后的地区,也驶进了阜阳。这是“白内障”患者的福音,是给视障者带来光明的一盏明灯。
1997年7月19日,我怀抱鲜花,充满渴望地登上了那列神圣的火车。窗明几净的车厢里,护士小姐穿着粉红色的衣服,头上的粉色护士帽比任何发饰都美。她们说话温婉悦耳,打针一点都不疼。医生护士都成了我的好朋友,休息时我给他们画肖像,列车上也因有了个年轻患者,凭空增添了许多活力和欢乐。
终于轮到我进手术室了,我紧张得不行,大家都过来给我鼓励,安慰我“别怕”。手术台上,无影灯下,和蔼可亲的“大专家级”医生与我聊着一些轻松的话题,我的心也随之放松下来。我听到器械撞击的声音,我感到药水凉凉的,唯独没有自己预感的疼痛。术后,我住进了列车上的病房。听说24小时后,便可以打开我左眼上的纱布,我期待着,期待着……
那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中午,美丽的护士姐姐要让我见证奇迹了,病友们也都围拢过来。护士姐姐小心地一点点揭开纱布,我慢慢地睁开眼睛——哇!到处亮闪闪的,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童话世界,一切都纯粹、明亮,似镶上了金边儿。我手指窗外,兴奋地高喊:“我看到了那有只鸟!”是的,远远的天空中有一只自由快乐的展翅飞翔的鸟儿……
一周之后,眼睛拆了线,我被送回眼科医院(现叫七院)观察。“人工晶体”在我的眼睛里就算真正工作了,它的外观和真晶体一样,使我恢复了自信和快乐。出院那天一大早,一大群香港和外国记者来到了医院,下了车,就打听“那个做手术的大学生呢?”长枪大炮样的照相机高高低低,把我围地严严实实。那一刻,一直懵懵懂懂的我突然长大了,意识到了关于责任和义务方面的问题,我得到了别人的关爱,我该怎样关爱别人呢?我只有更加努力的学习来报答社会对我深似海的爱。
眼睛对于一个艺术生来说,是多么重要,仿佛武士的一把利刃。治好了眼睛的我,画技大增。1998年暑期,当时我上大三,我便创办了“心源画室”,利用假期培训学生美术知识。记得班里有一个胖胖的小姑娘,当我得知她妈妈患上了乳腺癌后,便把学费全额退给了她,并在其他方面给了她许多帮助。春季随夏普老师在三峡写生时,认识了重庆巫溪县云台观上的一个贫穷优秀的初一女孩“小燕子”,我手里挣了一点“勤工俭学”的钱,不仅不再向父母要生活费了,还可按月资助那个“小燕子”。
1999年7月,我大学毕业了,带着满满的信心和抱负,我来到了阜纺中学担任初、高中美术教师及班主任,兼政教助理。同年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公,他是安徽机电学院学习工艺设计的,六纺的工程师。对艺术的热爱使我们走到了一起,现在我俩都已成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的会员。工作之余,我们都把心思放到“心源画室”上,现在画室已成为阜阳市少儿美术培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,很多家长慕名前来。教学如做人,它是一门良心事业,你注入了爱,它便回报你“桃李芬芳”。
明眸给我智慧,智慧给我财富。但是我们不是忘本之人,“行善”一直是贯穿我们生活的主题。感谢先生对我的理解和支持,感谢他一直陪我做善事、捐爱心。我们去合肥长丰捐助骨癌女孩宋文萍;去袁寨捐助三个孤儿;去颍上四十铺捐助肾病综合症患者崔轩豪;去西湖白行村捐助心脏病患者闫蒙……
作为教育工作者,我时刻不忘爱的传承教育,我常常告诉学生“你得到了爱,一定记得它传递给身边的人……”我觉得爱的行动不仅是物资上的帮扶,也应该给予精神上的营养。每次捐助青少年儿童,我都会带上画具材料,送给他们,并传授技法。我凭着美术教学的技能,“扶贫教育”、“下乡支教”、“传承剪纸”,我的足迹从上海世博会到颍州许多偏远的学校,从淮北濉溪到临泉艾亭,爱有多大,心就有多远。孩子们陶醉在艺术作品里,我陶醉在孩子们的微笑里。
今年,又是阜阳人最激动的一年,“健康快车”在19年后再一次驶进了阜阳,为阜阳人们送光明。再一次走进这熟悉的车厢,我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,“健康快车”呀,光明的列车,我再次抚摸你,似抚摸一位恩人的脸。我走过去,准确地坐到当年属于我的“床位”上(现已装成了软卧),是这次列车改变了我的命运,是这次列车带给我光明,远在香港的亲人啊,请让我为你唱首歌吧,歌名是《你是我的眼》……
复明患者 刘洪玉